为什么我国在古代称为“九州”?
“九州”是我国的别称,泛指国全。相传在四五千年前,国中的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人们被迫向山顶、⾼地迁徙,后来,禹疏浚河道,制服了⽔患,把天下分为九个区域,供后人居住,于是就有了“九州”之名。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后来, 《尚书·禹贡》、 《周礼·职方》、 《吕氏舂秋》、 《尔雅·释地》中均有“九州”的记载。以《尚书‘禹贡》为例, “九州”的划分情况是这样的:
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山有壶口(山西吉县西北、陕西宜川县东北)、梁山(陕西韩城)、岐山(陕西岐山县东北);河川有漳河、恒河(唐河)、卫河。
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

界部分,济⽔、⻩河之间。河有九河、沮⽔等。
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渤海与泰山之间。河有潍⽔、淄⽔、汶⽔。
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海、泰山、淮河之间。山有蒙山、羽山;川有淮⽔、沂⽔。
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淮河以南东至海。⽔有彭蠡(鄱

湖)、震泽(太湖)。
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山有荆山、衡

,⽔有江汉(嘉陵江)、沱⽔、潜⽔(汉⽔支流)。
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荆山(湖北南漳县)与⻩河之间。⽔有伊、洛、湛间等。
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华

与黑⽔之间。山有岷山、山番山、西倾山、蔡山、蒙山;河有沱⽔、潜⽔。
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秦岭以北,东至⻩河,西达甘肃以西。山有岐山、荆山、终南山、鸟鼠山、三危山;河有弱⽔、泾⽔、渭⽔、漆⽔、沮⽔、沣⽔。
此外,与“九州”同义的还有九囿、九围、九域、九区、九有、九牧、九隅、九垠、九宇、九垓等,这些名称,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有些至今还在沿用。
sSWw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