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己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我被取消了身份,也就是说,取消了旧的身份证、信用卡、住房、汽车、两张学术执照。连我的两个博士学位都被取消了。我的一切文件、档案、记录都被销毁——纸张进了粉碎机,磁记录被消了磁。与此同时,我和公司(全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公司)的钱财账也两清了——这笔账是这么算的:我的一切归他们所有,包括我本人在内;他们则帮我免于进监狱。公司的人对我说,假如把你移交给司法机关,起码要判你三十年徒刑,还可能在你头上打洞,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
-
夜里两点钟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夜里两点钟是最坏的时候,这时候你又困又冷,假如还不能上床睡觉,心情会很恶劣,坏念头也会油然而生……两点钟我坐在厨房里,听见有人在捅楼下的门。我认为他是个贼——虽然可能有人回来晚了,找不着钥匙,在那里瞎捅,不管是哪种情形,我都该下楼去看看。但我懒得动弹,住在这房子里的人不能指望夜里两点钟回来还有人给他开门,要是贼那就更好了:我就坐在这里等他。等他撬开了门,走进二楼的厨房时,我告诉他:他走错门了,这座破楼里住了七个穷学生。他马上会明白,这房子里没什么可偷的。也许他会说:sorry,撬坏了你的门,也许什么都不说——失望时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教养,门坏了我不心疼:它是房东的,但我喜欢看到别人有教养。不说sorry我就骂他……当然,是用中文骂,让他听不懂。他身上没准还带着枪哪,听懂了就该拿枪打我了。
-
茫茫黑夜漫游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现在是夜里两点钟;是一天最黑暗的时刻。我在给电脑编程序;程序总是调不通——我怀念早期的PC机,还有DOS系统。在那上面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的机器是些可怕的东西,至于win95,这是一场浩劫。最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技术进步,而是我老了,头脑迟钝,记忆力减退,才看过的东西就忘掉,得写在手上才成——手才是多大的地方。人的手腕上应接长两面蒲扇,除了可以往上写字,还可以扇风——我觉得浑身燥热。写这些事没有人爱看。我来讲个故事吧——
-
万寿寺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现在似乎是上班的时节,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人进来。我没有手表,不知道是几点。但从太阳的高度来看,大概是十点钟。看来我是来得太早了。我对他们说:你早。他们也说:你早。多数人显得很冷淡,但不是对我有什么恶意,是因为这院子里的臭气。假如你正用手绢捂住口鼻,或者正屏住呼吸,大概也难以对别人表示好意。最后进来一个穿黄色连衣裙的女孩。她一见到我,就把白纱手绢从嘴上拿了下来,瞪大了眼睛说:你怎么出来了,你?这使我觉得自己是个炸尸的死人。这个姑娘圆脸,眼睛不瞪就很大,瞪了以后,连眼眶都快没有了。我觉得她很漂亮,又这样关心我,所以全部内脏都蠢蠢欲动。但她马上又转身朝门口看去,然后又回过头来说:她到医院去看你了,一会儿就来。我不禁问道:谁?她娇嗔地看了我一眼说:小黄嘛,还有谁。我谨慎地答道:是嘛……但是,小黄是谁?她马上答道:讨厌,又来这一套了;然后用手绢罩住鼻子,从我身边走开。
-
未来世界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我舅舅上个世纪(20世纪)末生活在世界上。有件事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以三十年为极限,我们不可能知道三十年以前的事。我舅舅比我大了三十多岁,所以他的事我就不大知道——更正确的说法是不该知道。他留下了一大堆的笔记、相片,除此之外,我还记得他的样子。他是个肤色黝黑的大个子,年轻时头发很多,老了就秃了。他们那个时候的事情,我们知道的只是:当时烧煤,烧得整个天空乌烟障气,而且大多数人骑车上班。自行车这种体育器械,在当年是一种代步工具,样子和今天的也大不相同,在两个轮子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钢管架子,还有一根管子竖在此架子之上。流传到现在的车里有一小部分该管子上面有个车座,另一部分上面什么都没有;此种情形使考古学家大惑不解,有人说后一些车子的座子遗失了,还有人提出了更深刻的解释——当时的人里有一部分是受信任的,可以享受比较好的生活,有座的车就属于他们。另一部分人不受信任,所以必须一刻不停地折磨自己,才能得到活下去的权利,故而这种不带座子的自行车就是他们对肛门、会阴部实施自残自虐的工具。根据我的童年印象,这后一种说法颇为牵强。我还记得人们是怎样骑自行车的。但是我不想和权威争辩——上级现在还信任我,我也不想自讨没趣。。。。。。
-
似水流年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岁月如流,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我现在离了婚,和我母亲住在一起。小转铃有时来看我,有时怄了气,十几天都不露面。如今我基本上算是一个单身汉。我住的是我父亲的房子,而我父亲已经不在了。我终于调进矿院来,在我父亲生前任教的学校教书。住在我家对面的是我的顶头上司李先生。李先生的夫人,是我的老同学,当年叫线条。线条在“文化革命”里很疯,很早就跑出来,和男孩子玩。现在提这些事不大应该,但是我想,线条不会见我的怪。因为她就是和我玩的。也可以说,我们俩是老情人。
-
革命时期的爱情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这是一本关于性爱的书。性爱受到了自身力量的推动,但自发地做一件事在有的时候是不许可的,这就使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举例言之,颐和园在我家北面,假如没有北这个方向的话,我就只好向南走,越过南极和北极,行程四万余公里到达那里。我要说的是:人们的确可以牵强附会地解释一切,包括性爱在内。故而性爱也可以有最不可信的理由。
-
2010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每天早上,王二都要在床上从一数到十。这件事具有决定一天行止的意义。假如数出来是一个自然数列,那就是说,他还得上班,必须马上起床。假如数出的数带有随机的性质,他就不上班了,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下去。假如你年龄不小并且曾在技术部工作多年,可能也会这样干。因为过去你遇到过这种情况:早上到班时,忽然某个同事没来。下班时大家去看他,他也不在家。问遍了他的亲戚朋友,都不知他上哪儿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部里的老大哥,就会提心吊胆,生怕他从河里浮出来,脑盖被打得粉碎——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
2015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从很小时开始,我就想当艺术家。艺术家穿着灯芯绒的外套,留着长头发,蹲在派出所的墙下──李家口派出所里有一堵磨砖对缝的墙,颜色灰暗;我小舅经常蹲在这堵墙下,鼓起了双腮。有些时候,他身上穿的灯芯绒外套也会鼓起来,就如渡黄河的羊皮筏子,此时他比平时要胖。这件事留给我一个印象,艺术家是一些口袋似的东西。他和口袋的区别是:口袋绊脚,你要用手把它挪开;艺术家绊脚时,你踢他一下,他就自己挪开了。在我记忆之中,一个灰而透亮的垂直平面(这是那堵墙的样子)之下放了一个黄色(这是灯芯绒的颜色)的球,这就是小舅了。
-
地久天长(王小波)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十七岁那年,我去了云南。我去的那地方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平原,有翠绿的竹林和清澈的小河。旱季里,天空湛蓝湛蓝的,真是美极了。我是兵团战士,穿着洗白了的军衣,自以为很神气,胸前口袋里装着红宝书,在地头休息时给老乡们念报纸。我从不和女同学谈话,以免动摇自己的革命意志。除此之外,那几年我干的事情就像水漏过筛子一样,全从记忆里漏出去啦。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使我终生难忘,印象是那么鲜明,一切宛如昨日。。。。。。
-
沉默的大多数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
黄金时代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其中黄金时代一篇,从二十岁时就开始写,到将近四十岁时才完篇,其间很多次的重写。现在重读当年的书稿,几乎每句话都会使我汗颜,只有最后的定稿读起来感觉不同。这篇三万多字的小说里,当然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了以后,丝毫也沒有改动的冲动。这说明小说有这样一种写法,虽然困难,但还不是不可能。这种写法就叫作追求对作者自己来说的完美。我相信对每个作者来说,完美都是存在的,只是不能经常去追求它。
-
白银时代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主人公生活的未来世界不仅不比现在更好,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展了现代生活中的荒谬。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被抛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作者用两套叙述,在一套叙述中,他描写蹲派出所、挨鞭刑的画家、小说家,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爱情;另一套叙述,则描写他自己作为未来的史学家,因为处世要遵循治史原则而犯下种种错误,最后他回到原来的生活、身分,成了没有任何欲望的正常人。这两套叙述时时交叉、重合。在所谓的写实与虚构的冲突里,作者创造出任由它穿插、反讽、调侃和游戏性分析的情境来。
-
红拂夜奔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李靖、红拂、虬髯,世称风尘三侠。事载杜光庭《虬髯客传》,颇为人所乐道。然杜氏恶撰,述一漏百,且多谬误。外子王二,博览群书,竭十年心力方成此篇,所录三侠事,既备且凿。外子为营此篇,寝食俱废。洗裤子换煤气全付脑后,买粮食倒垃圾未挂于心,得暇辄稳坐于案前,吞云吐雾,奋笔疾书。今书已成,余喜史家案头,又添新书,更喜日后家事,彼无遁词,遂成此序。丙寅年夏日,王门胡氏焚香敬撰。
-
寻找无双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这篇粗陋的小说,当然不能和这位杰出诗人的诗篇相比。同时我想到的,还有逻辑学最基本的定理:A等于A,A不等于非A。这些话不是为我的小说而说,而是为智慧而说。在我看来,一种推理,一种关于事实的陈述,假如不是因为它本身的错误,或是相反的证据,就是对的。无论人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无论善良还是邪恶,都不能使它有所改变。唯其如此,才能得到思维的快乐。而思维的快乐则是人生乐趣中最重要的一种。本书就是一本关天智慧,更确切地说,关于智慧的遭遇的书。
-
我的阴阳两界
已全本
作者:王小波 更新:2017/9/6
再过一百年,人们会这样描述现在的北京城:那是一大片灰雾笼罩下的楼房,冬天里,灰雾好象冻结在天上。每天早上,人们骑着铁条轮子的自行车去上班。将来的北京人,也许对这样的车子嗤之以鼻,也可能对此不胜仰慕,具体怎样谁也说不准。将来这样的车子可能都进了博物馆,但也可能还在使用,具体会怎样谁也说不准。将来的人也许会这样看我们:他们每天早上在车座上磨屁股,穿过漫天的尘雾,到了一座楼房面前,把那个洋铁皮做的破烂玩艺锁起来,然后跑上楼去,扫扫地,打一壶开水,泡一壶茶,然后就坐下来看小报,打呵欠,聊大天,打瞌睡,直到天黑。但是我不包括在这些人之内。每天早上我不用骑车上班,因为我住在班上。我也不用往楼上跑,因为我住在地下室,上班也在地下室,而且我从来不扫地。我也不打开水,从来是喝凉水。每天早上我从床上起来,坐到工作台前,就算上了班。这时候我往往放两个响屁,标志着我也开始工作了。我呆的地方一天到晚总是只有一个人,所以放响屁也不怕别人听见。
-
蒙面之城
已全本
作者:宁肯 更新:2017/9/6
高中学生马格迷恋福尔摩斯、希区柯克,开始用一双侦探的眼光看待周围生活,秘密跟踪周围老师,同学,一无所获,最后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可疑的父亲,对父亲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调查。种种迹象表明身为大学副校长、历史学教授的父亲并非自己生身之父。母亲是幽闭症患者,马格的调查使母亲精神病复发,并与父亲发生激烈冲突,最终使他放弃高考,走出蒙面之城,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离家漂泊生活。作品不仅深刻切入了迷雾般的现实生活,而且道出了鲜为人知的飘零故事,展现了北京、秦岭、西藏、深圳截然不同又寓意丰饶的地域生活画卷,涉及原始艺术、诗歌、地下音乐,塑造了马格、何萍、波罗、果丹、成岩、队长等一批鲜明人物形象。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准确、富于色彩,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另类长篇小说。
-
天藏
已全本
作者:宁肯 更新:2017/9/6
九十年代,大学青年教师王摩诘带着内心的困难来到西藏,每天忘情于拉萨郊外高洁隐秘的自然风光,专注于内心的形而上的感受,引起同校藏汉混血女教师维格的注意。在维格看来王摩诘虽非寺院的修行者,但其精神气质与寺院僧人几无区别。维格介绍王摩诘认识了自己的上师马丁格,两人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去寺院拜访马丁格,就在两人似乎进入了恋爱关系时,维格却发现王摩诘与援藏女法官于右燕有着某种“特别”的身体关系……
-
沉默之门
已全本
作者:宁肯 更新:2017/9/6
墙上的风景是一张脸,中年人,布满细纹,可以想象早年的脆弱,但是现在类似岩石的图案,片麻岩或页岩。在河边有水和无水的时候,我们看到某类相似的石头,经常会想到一些人,想到自己,有时甚至会在水中照一照。是的,这是你的脸或者我的脸,别人的脸。我们是否在怀念年轻时代?不,这没有意义,我早已经接受自己。我回忆,不是因为怀念。
-
环形女人
已全本
作者:宁肯 更新:2017/9/6
大荒之地,崇山之脚,私人侦探“我”开始了悬疑破解之旅,但这绝不是一个破译真相的简单故事。鸟语花香的迷人之境、神秘庄园的隐秘暗室无不隐藏着另一种神秘图符——人性与命运的咒符……小说以简氏庄园为中心,讲述一个复杂引人的故事,传达出深刻可感的当代经验。作者将卡夫卡式的荒诞拼贴到希区柯克式的悬疑之中,具有哥特文学的色彩,又承袭了蒲松龄的超现实小说传统。小说奇崛诡异,色彩斑斓,是作者一次大胆的小说叙述尝试。
-
县领导
已全本
作者:史生荣 更新:2017/9/6
有人说,在中国最难做的官恐怕就得算县官了,而尤以贫困县的县官为最。志存高远的滕柯文走马上任不久,就使国家级贫困县西府县的面貌为之一新,因此深受百姓信赖和上级赏识。春风得意的他,钟情于年轻貌美的女医生,不竟染上毒瘾,其人生之旅由此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令人深思,并为之扼腕。小说在生动的文笔背后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思考。这是作家史生荣继长篇小说《所谓教授》之后的又一震撼人心的力作。
-
所谓教授
已全本
作者:史生荣 更新:2017/9/6
高等学府并非世外桃源,在这个充满知识和智谋、理想和爱情的大观园里,教授们如何生活,面对地位、金钱、爱情,他们又如何选择?教授白明华、刘安定风流有加,漂亮而不甘寂寞的才女何秋思更是风情万种,在他们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却隐含着心动魄的情感纠葛和权力纷争。书中鲜活的人物,真实生动的故事,尖锐跌宕的矛盾冲突,荡气回肠的人物命运,幽默风趣的精妙语言,深刻睿智的学者思想,定会让您耳目一新...
-
女招商局长
已全本
作者:史生荣 更新:2017/9/6
小说表现的多是高等学府的知识分子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情感与欲望、生存压力与人际纷争等社会问题。《女招商局长》为时政中篇小说集,收著名作家史生荣在《作品与争鸣》、《清明》、《飞天》和《小说月报》等文学刊物公开发表的时政小说《副县长》、《女招商局长》和《教授正年轻》等7部作品。
-
沉重的酿造
已全本
作者:史生荣 更新:2017/9/6
大学教师不坐班,有课去上课,下课就回家。莫冰有个习惯,下课总要到系办公室坐坐,看看报纸,翻翻信袋。刚进办公室门,系副主任陈永丰说,小莫,我正要找你,宣传部打来电话,要搞一个科技下乡活动,你是博士,点名要你去充个门面。莫冰最讨厌陈永丰叫她小莫,一是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也算人到中年,再过两年就满四十,二是陈永丰只比她大三四岁,没有称她小莫的资格。她认为陈永丰之所以叫她小莫,就是要压小别人抬大自己。莫冰和陈永丰在同一个教研室,她几次纠正说你叫我小莫,我就叫你小陈。
-
常务副县长
已全本
作者:史生荣 更新:2017/9/6
县政府仍然在旧筒子楼里办公,六个副县长的办公室一字排开,一间挨着一间。常务副县长于光汉刚进办公室,挂职副县长刘玉成就踱了进来,在于光汉对面坐了,一脸不好意思,好像有话要说。刘玉成到任还不到一个月。于光汉主动问,怎么样,县里穷,比不上你们省城,这一阵也胡忙,没和你好好聊聊,还习惯吧,有没有什么困难。刘玉成苦笑一下说还好,然后说,有个事我想向你反映一下。县里让我分管医疗卫生工作,我主动到卫生局找唐局长,了解一下情况,商量一下今后的工作。我去了唐局长就很冷淡,谈工作时我提了一点建议征求他的意见,问第一遍时他闭上了眼,问第二遍时假装打瞌睡,问第三遍时他自言自语说,组织部门也瞎了眼,怎么派了个外行来领导内行。我当时愣了,简直就没法下台。他如此傲慢不讲理,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
所谓大学
已全本
作者:史生荣 更新:2017/9/6
“学而优则仕”,今天的大学校园,官文化盛行。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奇才大学科研处长朱增泉教授,亦师亦官,权大位重.颇得校领导的赏识。因帮助年轻美貌的青年女教师杜小春评副教授.两人产生感情。权力、地位,职称、金钱.朱增泉春风得意一样不少。全省招考副厅级领导时,朱增泉及一群教授兴奋异常,他们踌躇满志拼命备考,但此时,朱增泉的妻子癌症已到晚期,自知时臼不多的妻子自然不甘心优秀的丈夫再娶她人,便含泪嘱托妹妹续嫁姐夫。面对贫民男友和富贵姐夫,也是大学教师的妹妹将如何选择.朱增泉和杜小春的爱情又如何发展,拼命备考副厅级的教授们又能否如愿以偿……
-
越轨诉讼
已全本
作者:高和 更新:2017/9/6
程铁石躲在小叶榆树墙后面,两眼盯着街对面的大楼。立着巨幅“中国XX银行海兴市分行”牌匾的大楼被落日的余辉涂抹上了一层金黄,猩红的花岗岩门柱使不断开启的银行大门象一张血盆大嘴。一台黑色的“奔驰”缓缓停在银行的门外,“行长的专车。”程铁石对黑头说。果然,一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壮硕女人从门里走了出来,程铁石似乎嗅到了她身上那一股由红塔山、法兰西香水和刷洗干净的人肉混合成的怪味儿。血液潮水般涌上程铁石的头部,太阳穴一跳一跳地涨痛。他掏出香烟,扔一支给旁边无聊地用手指杀戮蚂蚁的黑头,自己也叼上了一支。……→高和作品集→官场小说大全
-
后院[常委大院里的女人
已全本
作者:高和 更新:2017/9/6
“常委大院”——紫苑路3号大院接连出现了腐败、吸毒、桃色传闻等一系列事件。到底是谁在吸毒?又如何走向腐败?而桃色传闻究竟事关真情还是欺骗?……谜底背后潜藏着的是金钱与权势的较量、热情与冷漠的对峙、善良与丑恶的博弈。情节一波三折,语言风趣幽默,融沉重寓意于轻逸形式之中,读来令人欲罢而不能。→高和作品集→官场小说大全
-
我和我的土匪奶奶
已全本
作者:高和 更新:2017/9/6
我躺在母亲尸体的怀抱里奄奄一息,奶奶打家劫舍途中收养了我。奶奶是狗娃山土匪头大掌柜的内当家,大掌柜还有一个不是他老婆却跟他睡在一起的年轻女人,我们把这个女人叫二娘。奶奶逼着我打枪习武,把我培养成了一个本领高强的土匪。十五岁的我机缘巧合,成了号称尕掌柜的土匪头。在我倍受青春期欲望煎熬的时候,二娘向我开启了人生之门,让我成了真正的男人。我开始和李冬青展开了腥风血雨的明争暗斗。抗日战争对我们之间的争斗喊了暂停。日本人投降了,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
-
中国式饭局
已全本
作者:高和 更新:2017/9/6
《中国式饭局》围绕着饭局展示了不同阶层人物的各不相同的命运。书中的人物不但有狡黠的商人、高傲贪婪的官员、性感善良的擦鞋女、刁蛮的房东老太,还有道貌岸然、品行下作的作家、教授、文化人等。作者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为基础,把这些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入骨三分,并将揭露、批判、讽刺、怜悯的人文精神像水中之盐一样,不动声色地融化在这些人物的形色中、血液里,同时还延续了自己以往作品的幽默风格。饭局离不开饭,但真正的意味又不在于饭而在于局。是局,就难逃设局、操局、结局这三部曲。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与社会政治纠结在一起,算得上是一大奇观。史书中那场有名的鸿门宴的结局,甚至改变了历史。南唐后主李煜猜忌重臣韩熙载,偷偷找画工描绘其家中的饭局情形,没成想留下了一幅传世名画。《中国式饭局》的三部曲,承载了众多人物起伏跌宕的命运,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缩影。当局终人散之时,做局的商人远走高飞,贪腐的官员寿终正寝,无耻的文人另谋他局,局中的打工者们则似乎又回到了原点。